微信公众平台   
首页>风采>退役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 >  退役军人风采
李尚宇同志事迹

时间:2019-12-24 14:47:00  

【字体:

                                         李尚宇同志事迹

    

  李尚宇,男,49岁,汉族。1989年3月入伍86188部队,当上了一名空军地勤兵,维修歼5战斗机。1993年复员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整整25年。在部队,李尚宇是一名出色的歼5机械员,来到企业后,自接触轨道车辆调试工作以来,他全身心投身于高速动车组电气控制领域,凭借着刻苦学习和钻研,锻造出高超技艺,成为我国高铁调试领域的顶级技能大师,为中国高铁引领世界作出了贡献。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长客高铁制造基地,作为中国高铁工人的优秀代表之一,李尚宇不忘总书记“要继续领先领跑,打造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金名片’”的殷殷重托。他积极参与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及城市轨道车辆制造过程,先后获得“吉林省首席技师”、“吉林省技术能手”、“长春职工技术创新标兵”、“长春工匠”、长春市高技能领军人才“岗位技能带头人”等称号,并被聘为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在用自己的成就推动中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李尚宇也由一名“战斗机卫士”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高铁医生”,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标杆。 

    

  以军人“永不服输 超越自我”的品格追梦高铁 

  当兵的四年里,李尚宇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考取了二级设备维修工,荣获优秀义务兵称号,还因为及时准确排查事故,受到部队嘉奖。参加工作后,李尚宇先后从事过普通铁路客车、城铁客车和高速动车组的调试工作。原本是一名车床铣工的他因为喜欢不断地挑战自我,毛遂自荐到当时的试验车间工作,此车间是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的单位,车间领导曾经很怀疑一个复员军人能否胜任,李尚宇诚恳地表示:“您给我两年的时间,如果我不行,就回原单位工作。我是当过兵的人,说话算数!”掷地有声的承诺感动了车间领导,李尚宇从此便开始了全新的学习。过去精通的机械理论在这里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一张张电气原理图,一份份逻辑书,让李尚宇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但也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动力和勇气。学习是唯一的路,工作时,李尚宇向周围有经验的师傅学习,下班后,向书本学,并利用业余时间,到公司专门为研发人员开办的电气自动化班旁听,还自费到一家家电修理班,以学徒工的身份一学就是四年。孜孜不倦的学习,让李尚宇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一名像样的轨道车辆调试工。 

  十年前,动车组技术引进初期,按照技术协议,外方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但都是简单的和临时性的传授,而且还伴有语言的障碍以及专家“8小时工作制”的局限。面对必须要突破的困境,军人出身的李尚宇不忘初心,刻苦钻研。针对全英文的技术资料,他从基础学起,一点一点消化领悟,别人的班后时间是休闲娱乐,在李尚宇这里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实验,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直至自己弄懂弄通为止。短短半年时间,李尚宇就全面掌握了动车组的控制原理。曾经很傲慢的外方人员也不得不称赞李尚宇“了不起”,从此再也不是“我说你干”,而是一起研讨最佳的工作规程。“刚开始觉得那些问题像山一样高不可攀,后来弄清楚了,想想其实也没啥。”扫清外围障碍后,李尚宇着手苦练内功,研究动车组的逻辑关系,这也是列车牵引网络、制动系统最本质的东西,如同医生为病人问诊把脉,必须万无一失才能药到病除。而今,李尚宇已成为车间高级诊断组成员。 

  身为高级工人技师的他,不断总结技能操作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论高速动车组安全送电》被“2013年轨道交通电气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中文论文集”录用;《网络通讯技术在CRH3型动车组应用》被第三届轨道交通电气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2017论文集全文收录;《动车组空气制动原理分析》被旅客列车制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全文收录。 

  李尚宇觉得“这些成果是专家对我工作经验总结的认可,同时也能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别人,为其他工友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以军人“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的精神筑梦高铁 

  刚接触空军地勤兵这一行的时候,李尚宇就被复杂而又功能无限的机械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九个燃烧室只要加入柴油,战斗机就能在蓝天翱翔,就能做出各种飞行动作,太神奇了!齿轮的咬合、杠杆的运动,让李尚宇大开眼界。从那一刻起,李尚宇下定决心:做一名出色的机械操作员!复员到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后,李尚宇一如既往地要做一名出色的技术工人! 

  出色是用一点一滴的成绩书写的,李尚宇的出色源于工作中的不断攻关和创新。2012年,距离哈大高铁开通的日子越来越近,而高寒动车组却因为车钩导流罩开闭故障,停滞在静态调试阶段,不能通过验收,更不能准予出厂上线运营。这一故障会导致什么后果,大家都很清楚,但却无法根本解决故障。难题最终落在李尚宇肩上,他日夜专研,凭借多年的操作经验和理论知识,首创出《车钩导流罩开闭精调七步法》,实现车钩导流罩开闭传感器和机械结构的精准配合,故障得以解决,并杜绝了高寒动车组运营中由于风压变化、震动、断电大复位等原因引起车钩导流罩开闭异常,显示屏误报等情况的发生,极大提高了车辆安全性能。鉴于此操作法对高速列车生产及运行的重要作用,李尚宇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高速动车组作为高端技术产品,高速度是大家的第一直观。而列车上的自动防护系统更是不间断的监视着车辆各部位的一举一动,在高速运行的同时,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自动防护系统的外围电路和开关状态的监控,对它的调试不能有一丝马虎,李尚宇针对系统安装调试初期产生的异常问题,大胆创新,总结了“自动防护系统接口电路精调五步法”,通过对内部中央控制单元发送的信号进行变量监控,可迅速判断故障,并及时排除故障。这一方法被评为公司优秀操作法。 

  李尚宇针对高速动车组车门稳定性测试中耗时费力的问题,研发了车门稳定性自动测试装置,实现智能操作、智能监控,不仅提高了测试速度和准确度,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还将测试过程和结果存储,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参考。此方法获公司立项攻关三等奖。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没有让李尚宇沾沾自喜,相反,他越发觉得知识储备不足,于是,他利用一切机会和课题,挑战自己。车辆调试中要常常用到速度模拟器,就是这样一个“电机加齿轮”的简单装置,从外方购买将近2万元人民币。在某外国厂家缺货的情况下,车间曾向全体员工发出攻擂邀请,李尚宇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最终用3个月的时间攻克难关,不仅单件成本降至几百元,同时创新了调试手段。据测算,仅此一批装置就节约人民币35万元。 

    

  以军人“睿智严谨 高效执行”的特质圆梦高铁 

  当兵时,李尚宇所在86188部队训练团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当时已连续安全飞行21年。这成绩背后的努力,李尚宇是清楚的:每个人不出丝毫差错的工作,造就这个记录的产生。就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在李尚宇的心里深深地扎下根。他把《墨菲定律》的一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要用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无限期地延长不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李尚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事高铁动车组调试后,他将自身的工作视为“飞机上天”一样不可小视。不论承担什么任务,他都是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从不凭习惯经验。刚开始时,周围的同事不理解,认为李尚宇傻、笨,甚至当面嘲笑他。但李尚宇一笑了之,依然“我行我素”。慢慢的,大家发现,李尚宇调试的车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通过率100%。于是有人向他请教经验,李尚宇认真而严肃地说:我们生产的轨道客车要运载成千上万的旅客,我们工作的每个细节都关系到旅客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万千家庭的幸福!让工作完美无缺是我们的责任!从那以后,李尚宇的工作法就成了班组的工作标准,大家对这位班长的高标准、严要求更是心服口服。 

  李尚宇不仅带领团队在创新攻关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且他充分发挥师傅的榜样引领作用,已培养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刘天宇、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王铁柱等十几名徒弟,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高级工人技师、操作师,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相比曾经的战斗机满天飞,很长一段时间,李尚宇也是“满天飞”,到全国各售后服务站开展技术培训,排查故障。有时出了问题,他常常背起笔记本电脑说走就走。“这也是一种工作常态,为了共同的事业,所有人都在付出。”李尚宇的话语质朴有声。“我很幸运,赶上了中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新时代的高铁人,就要为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