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育同志事迹
1976年9月入党,1976年12月参军,2002年申请自主择业回到地方创业,2008年3月成立长春市玉丰泽牧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总投资2120余万元,可容纳繁殖母猪1000余头,年可繁殖仔猪20000余头,年总产值5600余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
赵国育在九台市卡伦粮库位于龙嘉镇草城子村一社的一处废旧饲养场,当时手中应有的择业补助费8万元,刚够买下场所,只好四处求助借钱进行改建和维修。买下来的养殖基地,枯井无水,土路难行,破房漏雨,满院子荒草萋萋。生活就是闯关,创业更是如此,一道道的关卡,历经艰辛。
农场原本吃水都要到二三里路远的地方去挑,他开始联系打井。由于饲养场一带地下都是流沙,一连打了八口井都没有成功。第九口方才有了汩汩清水。第二关修建道路。原来的农场是“黄泥路无三步平,一年四季路难行,晴天牛车难通过,雨天陷住东方红”。赵国育带领16个人连修三次,终于修好道路。原来的房子,仰头能看见天空,屋内弥散着发霉的味道,根本无法居住。赵国育战友来农场看望,看到帐篷内板铺上铺着稻草,上面是行李,开玩笑说下次带来一份礼物苦胆,简直就是“卧薪尝胆”了。住了半年的帐篷后,当年十一月,终于搬进修好的房子里。
2002年,养牛行业比较兴旺,行情看好。赵国育买了20头牛,不到一年,每头牛的价格下降到1千多元。一年白干,还赔了五六万元。第二次,又买了1000多只鹅雏,由于技术不到位,死了800多只,又赔了一万多元。2003年,赵国育开始养猪,花高价购进了猪仔,到了2004年,猪价再次走低,赔了近10万元。连赔三次,让他有点喘不上气了,低落到了极点。2005年春节前,赵国育哥哥知道赔得血本无归,特意从老家带来5000元钱,让他过年用。当时欠着员工的工资,开完工资后,剩下不到200元钱。2005年除夕夜,他经过反复思考,找到失败的原因,不能正确地预测市场前景,总是习惯跟在人家后头跑,看人家养什么自己就养什么。经营模式过于传统,没有脱离粗放型养殖。
在妻子的支持下,赵国育拿着自家房产证到银行办理贷款20万元,去北京购进100余头种猪。这是他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搬到猪舍与饲养员住在一起,聘请1名高级畜牧师和2名专业技术人员。狠抓母猪的怀胎率、仔猪的成活率和种猪的出栏率。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和“三率”的提高,向他紧锁三年的生猪市场的大门也最终敞开了! 2006年生猪的价格开始盘升。企业起死回生,当年一举扭亏为盈。养猪利润收入一百多万元。从此公司得到了发展和壮大。2006年,先后带动近百户家庭加入“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工程。2010年,紧跟市场需要,引进了蓝莓种植技术,在场区附近栽种了300亩的蓝莓。截止2018年,已经带动九台、长春德惠、长春农安、吉林永吉、通化靖宇、白城通榆、白山长白等6个县市区,68个乡镇,1016个村屯,10812户农民发家致富。在2016年就下决心建桥修路,为解决驻地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修建创业路1000余米,惠民桥一座,共投资200余万元。多年来,每当我听到村民们喊我赵政委和致富会长时,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政委代表着共产党的高大形象,战争年代它是一座堡垒,和平年代更是祖国建设的一面旗帜,我爱我的称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