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首页>风采>退役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 >  退役军人风采
“寻访老兵”系列报道之二|老兵王凤荣:一身戎装 一生荣光

时间:2021-01-06 14:35:00  

【字体:
  
  编者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吉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和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开展“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宣传活动。从各市(州)推荐报送的200余名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兵中,遴选出15名老兵事迹作为重点宣传。7月份,历时一个月时间,组织中、省级10家媒体记者分赴全省8个市(州)、20余县(市、区)、30余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实地采访。8月份,在中央和省级媒体进行系列集中宣传报道,以此引导全省广大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赓续革命薪火、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厅微信公众号将陆续转载媒体的系列报道。
 
 “寻访老兵足迹 讲好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宣传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老兵王凤荣:一身戎装 一生荣光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毅然参军,保家卫国,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奋斗华章;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卸下戎装,建设家乡,以行动和奉献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的精彩画卷。他就是91岁老兵王凤荣。
  盛夏骄阳,万木葱茏。记者来到洮南市,见到了这位屡立战功的九旬老人。得知记者来访,王凤荣在女儿的帮助下,特意穿上他一生中最珍爱的军装。胸前一枚枚闪亮的军功章,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1946年,年仅17岁的王凤荣毅然参军。他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解放海南岛等战役,荣立大功四次、小功两次。
  “我们亲身经历的战场,远远比影视剧里更惨烈、更残酷。”老人介绍说,“在‘四战四平’的一次战斗中,国民党投入28万兵力,而我军只有10万人。敌人依靠一座小红楼和40多座炮楼、地堡占据制高点疯狂扫射,我军伤亡重大。”为尽快结束战斗、减少伤亡,在排长李广的带领下,王凤荣加入炸碉堡的“敢死队”。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30多个炸药包运送到小红楼下,点燃导火线,成功炸掉了小红楼,为部队顺利打下四平清除了最大障碍。在这次战役中,部队给王凤荣记个人大功一次,并颁发奖章和证书。
  “我都没想到自己能活着回来。战场上硝烟弥漫,战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场面十分惨烈。”王凤荣忆起往事,眼中噙满泪水。
  几经辗转,1954年,王凤荣结束军旅生涯,退伍回到家乡,先后做过派出所特派员、信用社信贷员、畜牧场放牧员等工作。1979年,当地政府落实政策,他成为一名普通干部。
  1984年,王凤荣离休后,随子女一同扎根农村。面对家人朋友的不解和疑惑,他说:“我本来就是一个从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因为当过几年兵、打过几次仗、立过几次功,就炫耀或者要求特殊待遇。如今,看着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我已经很知足了。”
  “父亲一生获得不少奖章和纪念章,他一直珍藏在一个小铁盒子里,不准我们碰。那是他军旅生涯最美好的回忆。”老人的女儿说。
  2019年,王凤荣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那天,老人特别激动,特意让家人为他换上最庄重、最干净的衣服,把纪念章工工整整摆在茶桌上面,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军礼。这个军礼,承载着一名老党员、一个退役老兵对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身戎装,一生荣光。作为一名退役老兵,王凤荣退伍不褪色,虽然自己生活并不富足,但他积极参加到汶川地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捐款活动中,用一辈子的无私奉献,践行对党的誓言。
  采访中,他叮嘱年轻一代,要坚守初心、不负韶华。“你们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先辈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美好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好好学习,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王凤荣说。
  媒体刊发截图
  吉林日报
  彩练新闻
  中国吉林网
  新浪吉林网
  城市晚报
  东亚经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