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首页>风采>退役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 >  退役军人风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寻访老兵足迹”主题宣传活动展播(四)

时间:2025-07-29 16:09:00  

【字体: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指示,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组织指导下,经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寻找、积极推荐,确定15名平均年龄98岁左右的抗战老兵作为采访宣传对象。因采访期间部分老兵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媒体记者分赴全省11个村(社区)对11名身体状况良好的抗战老兵进行面对面采访,用笔尖记录抗战老兵感人故事,用镜头定格抗战老兵今日风采,让读者零距离感受抗战老兵在硝烟中的悲壮、在号角里的激昂。
  从7月1日起,国家和省市各类媒体“报、网、端、微屏”等平台联动,共同对实地采访的11名老兵抗战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并以此为契机,引领社会各界群众,特别是广大退役军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
抗战老兵王凤广:炮火硝烟中忘生死 和平年代献余热
  抗日战争时期,他心怀国仇家恨毅然参加抗日游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在解放区和日军据点间来回传递情报;
  解放战争时期,他所在180多人的连队,拼到最后只剩下他和13名战友活下来;
  在华中南战役和大西南剿匪时,他两次负伤……
  退役后,他连续20年任磐石市取柴河镇兴隆川小苇塘生产大队队长,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他就是今年94岁的抗战老兵王凤广。说起家住磐石市取柴河镇王家村抗战老兵王凤广,熟悉他的邻居说,“老爷子是一个传奇性的老兵!”
  1931年,王凤广出生在河北蓟县的一个小村庄。年幼时,他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闯进村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的家也被日本侵略者烧毁了,亲人们流离失所。他的父亲死在日军的炮火下。日军的种种暴行在他幼小心灵中种下了复仇的种子,也让他立下了保家卫国的志向。
  1944年,王凤广瞒着家人报名参军,因年龄太小,他被安排在解放区和日军据点间传递情报。
  “那时,日军‘三里一据点,五里一炮楼,监视特别严’!”时至今日,王凤广依然记得当时的场景。白天,王凤广混在据点附近玩耍的孩子中间,看似嬉戏打闹,眼睛和耳朵却时刻留意着日军的一举一动。晚上,他借着月光跑到解放区送信,钻苞米地、躲树林,利用每一处阴影作掩护。遇到日军盘查,他就装成不懂事的孩子,一次次化险为夷。“他们觉得我是个孩子,就没有多理会我,可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啊!”王凤广说。在那段岁月里,他靠着机警广泛收集情报,及时传送情况,为一场场战役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6年,王凤广加入炮兵连。在一次惨烈战斗中,敌人重型火力凶猛,阵地很快被炸成焦土。一枚炮弹在王凤广身边爆炸,他被气浪掀翻,手和腿被炮弹皮崩伤,鲜血直流。可他顾不上伤痛,满脑子只有守住阵地的念头。原本180多人的连队,最后只剩他和13名战友。面对战友的牺牲,他和幸存者强忍着悲痛,扒开瓦砾寻找武器,继续顽强作战,直至守住阵地。“那时候,我们的枪炮不如人,咱们靠的不是枪杆子,是把命豁出去的劲头。”王凤广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帽徽上的红色五角星,坚定地说道。
  当谈及负伤经历时他十分云淡风轻。在华中南战役和大西南剿匪时负伤两次,分别在左手和右腿。当询问现在回想负伤的情景是否后怕时?他说:“不怕!只要还有一口气,只要不倒下,奋勇杀敌就是使命,就是责任。”
  东北解放后,王凤广随部队南下,参与解放天津、北京的战斗。当看到胜利的曙光,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终于能过和平日子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在行军路上,沿途群众夹道欢迎,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牺牲都值得了。
  1954年,王凤广转业回到地方,在生产大队当了20年队长。他把战场上的拼劲带到田间地头,缺农具就带头打制,少肥料就组织沤肥。尽管日子清苦,但他带领乡亲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希望:“那时候地里的庄稼就是新战场,只要锄头不歇,好日子总会来。”
  现在的他积极为王家村贡献力量,他积极参与村里的大事小情,主动调节邻里矛盾,协助制定村规民约,影响和带动了王家村和谐的乡风建设。“不能忘记自己老党员的身份,也不能忘记自己军人的身份,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是我一生要做的事。”王凤广说。
  如今,王凤广每月能领到补助,生活衣食无忧。他常常念叨:“国家没忘了我,现在吃饱穿暖,比打仗的时候好太多了。”面对镜头,老人语重心长地叮嘱年轻人:“娃娃们要好好读书,国家硬气了,老百姓的腰杆子才能挺直,才不受欺负。”采访结束时,他紧紧攥着泛黄的复员证,轻声呢喃:“要是战友们能看到现在的中国,该多好啊。”那些在战火中逝去的战友,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而他也将这份思念,化作对祖国未来的殷切期盼,希望年轻一代能传承先辈精神,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文/崔释远、图片/李强、视频制作/孙兆领)
来源:宣传处、宣传中心
初审 孙兆领|复审 徐兵兵|终审 赵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