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首页>风采>退役军人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风采 >  退役军人风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寻访老兵足迹”主题宣传活动展播(五)

时间:2025-07-29 16:21:00  

【字体: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指示,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寻访老兵足迹、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主题宣传活动。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组织指导下,经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寻找、积极推荐,确定15名平均年龄98岁左右的抗战老兵作为采访宣传对象。因采访期间部分老兵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媒体记者分赴全省11个村(社区)对11名身体状况良好的抗战老兵进行面对面采访,用笔尖记录抗战老兵感人故事,用镜头定格抗战老兵今日风采,让读者零距离感受抗战老兵在硝烟中的悲壮、在号角里的激昂。
  从7月1日起,国家和省市各类媒体“报、网、端、微屏”等平台联动,共同对实地采访的11名老兵抗战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并以此为契机,引领社会各界群众,特别是广大退役军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
抗战老兵韩景俊:枪林弹雨铸忠诚  桑榆暮年传薪火
  在吉林市丰满区的干休所里,97岁的韩景俊老人推着轮椅在院子里散步,望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出神。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他的人生轨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诠释着“忠诚”二字。这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兵,不仅在战场上用热血捍卫山河,更在晚年将红色精神播撒进下一代心中。
  1928年6月,韩景俊出生于河南清丰一个普通农家。在日军侵略暴行下,他家的房屋被炸毁,家人被迫流离失所,靠树叶、野菜充饥。每当粮食快成熟时,日军、汉奸和土匪就会上门抢夺。一次,他亲眼看见日军为了抢粮食毒打村民,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刺痛,“让全天下穷苦人不再受欺负”的念头从此生根发芽。
  1944年,16岁的韩景俊瞒着家人报名参军。那时他个子瘦小,被分配担任通信员,负责穿越日军封锁线送信。一次送信任务中,他在途中听见日军巡逻队的皮靴声,情急之下跳进臭水沟,直到夜幕降临才爬出泥泞水沟继续赶路。“那时没想过怕,就想着信必须送到,不然我们就打不了胜仗。”回忆起这段经历,老人这样说,“那个时候不怕死,就怕完成不了任务!”
  1946年,18岁的韩景俊和战友们接到押运物资的任务,队伍突然遭遇大股敌军包围,班长中弹受伤,弹药也所剩无几。危急关头,他提议用物资箱围成掩体,和战友们从敌人火力薄弱处突围。“当时只想着保住战友的命。”韩景俊说,“我本以为丢了这么多物资会受到惩罚,没想到回到营地,连长不但没有罚我,反而夸奖我,说我干得好,保住了战友的命。”
  1949年进军大西南时,韩景俊所在部队和敌军精锐部队遭遇,在敌众我寡的局面下,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他端起步枪就往前冲。“整个连都打红了眼,敌人一看我们不要命,吓得往后撤。”韩景俊和战友们一鼓作气端掉敌人老巢。这场战斗从劣势转为大胜,成为韩景俊记忆中“最解气”的一仗。
  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在驻防时遭遇敌军空袭,工事被炸毁,腰部和双腿被埋在瓦砾下。“当时觉得自己完了,后来被战友扒出来,腿就落下了病根。”提起残疾的双腿,韩景俊总是挺直腰板:“这是跟敌人拼命后的勋章!”
  1980年,退役后的韩景俊在吉林省军区吉林离职干部休养所里生活,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主动参与营区建设,为中小学生讲国防教育课。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韩景俊克服身体不适,将红色故事带到了吉林市丰满区白山乡中心小学,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种子。“战友们睫毛上结着冰碴,饿了就抓把雪吃,但没有一个人当逃兵……”韩景俊的生动讲述让孩子们听得热泪盈眶。
  如今,老人的三个子女中两个参军、一个从警,孙辈们也在各自岗位上贡献力量。他常对晚辈说:“现在日子好了,但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每个人都要立足岗位,好好工作,报效国家!”
  从通信员到军分区顾问,从战场到课堂,韩景俊用一生书写着“忠诚”二字。当被问及战争中最怕什么,他沉思片刻后说:“最怕战友倒下,最怕没能守住祖国的土地。”(文/崔释远、图片/李强、视频制作/孙兆领)
来源:宣传处、宣传中心
初审 孙兆领|复审 徐兵兵|终审 赵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