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首页>专题专栏>清明●致敬英雄主题征文摄影比赛拟获奖作者及作品公示>征文>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明●致敬英雄主题征文摄影比赛拟获奖作者及作品公示 >  征文 >  散文
3.鹤乡老兵(征文)——李秀军

时间:2021-04-27 09:15:00  

【字体:
 鹤乡老兵

  李秀军

  老爸是抗美援朝老兵,从老人家去世的那刻起,我就很想写写他,但是每次坐在桌前伏案追忆,皆因思念太深、泪水盈眶而无法下笔,开篇几次都无奈的搁笔。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再次提笔完成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开展“清明·致敬英雄”主题征文,也了却我一生心愿。

  听奶奶讲,爸爸五岁时就没有母亲,读了不到一年的私塾,就给人家打短工了。1950年3月,不到十八岁的爸爸就当兵抗美援朝去了。当时,爸爸丢掉了赶牛鞭,扛起了火箭炮。在连长、指导员、特别是老班长曲祥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打击美国鬼子的本领。爸爸在世时,经常念叨与他一起并肩战斗、非常难忘十分感谢他的班长。那时候,因为爸爸年龄小、个子矮、力气差,每当行军时都是班长默默的帮他背炮弹,手拉手前进;经常鼓励他英勇作战,帮助他积极向上,介绍他入党,并提升当上班长。

  据老爸回忆说他们入朝时,先头部队已经把美国鬼子撵至“三八线”,他参加大小战役10几次,每次战役都发给一枚纪念章。朝鲜战场,由于军事实力相差悬殊,打的惊天动地、水深火热、弹尽粮绝……,爸爸他们大多数都是白天在深林、山洞、战壕里休整。晚上,摸爬滚打冲向指定地点,或转移到安全地方。常常是头上鬼子飞机轰炸,地上鬼子围追堵截,给养供应不上,就像《上甘岭》电影演的一样,真的很艰苦。当时流传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飞机拉粑粑。老爸常说:“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是靠正确的军事指挥和志愿军大智大勇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

  在我的记忆里,爸爸一米八零的个儿,眼睛不大炯炯有神,性格内向,平时话语较少,可谓忠厚老实,一辈子没见过他请客送礼,更谈不上收礼了。可他脾气暴躁,坚持真理,那真是“宁愿翱翔中折翅,不求蜷伏下生息”。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特别是乡村领导,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他对特别困难的村民,五保户非常好,每逢年节都叫我把五保户孟二爷请到我们家一起吃饭喝酒。我们兄弟姊妹七个,他从来没打骂过,尤其是我,倍受宠爱,可能因为我是家里长子的缘故吧。

  听母亲说,老爸复员被分配到“通榆县草原井队”工作,因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就回老家了。曾担任过革委会主任,大队和村上党支部委员及副书记,兼任过畜牧大队长,还担任过林马场的场长。当时老爸的交通工具就是一匹枣红马,那个马鞍子我还清晰记得呢。

  最难忘的是国家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爸爸在开会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条十米多长的缰绳,按理说明天早上就分产到户了,这绳子可以派上大用场的,可老爸却把它交到生产队了。邻居们知道后都说老爸傻,可老爸却掷地有声地说:“这东西没分一天就是公家的财产,我是党员干部不能这样做啊”。老爸在村上干了一辈子,没有私贪、挪用过集体的一分一文、一草一木;他走后没有给我们儿女留下任何的物质财富,但却给我们留下千金难买的优良品质和一名普通老兵忠诚于党的决心与信仰。

  晚年的爸爸,仍然保持军人作风,坚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将近七十岁了,还是早起晚睡,每天忙个不停,而且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一年秋天,他应邀去山东大表哥家串门,看见人家种植芝麻既高产又值钱就带回10斤种子。开春,他亲自指导弟弟和弟妹,在自家地里试种,结果天随人愿,半垧地的芝麻产了1000余斤,以每斤8元的市场价全部卖出。这事儿在屯里炸锅了,邻居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很多人前来求教。大家都说,当过兵的人,跟咱老百姓就是不一样呀,老爸却说“人不论老少,都要求上进,听党话、跟党走,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俗话说:“七十岁有个妈,八十岁有个家”,这话一点不假。每逢春节或者是老爸的生日,我都会在家陪他小住几天.一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爷俩便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听他讲述那些关于战友、还有彭德怀老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