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老兵(小小说)
臧世翮
县民政局接到省民政厅的电话,要对该县参加过解放战争姓全的一个老兵,在建军节来临之前,邀请他到省电视台录制一个专题节目。
接电话的科长小常赶紧把这事向李局长做了汇报。局长指示小常要全力抓好这件事。
小常拿出相关的档案材料查了查,找到了这个老兵的名字。简要的资料显示:全大爷现年八十多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并参加过抗美援朝,但是多年来,他隐身了,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几经查证, 得知全大爷住在县城一个偏僻的大山里。
带着局长的嘱托,经多方打听,小常终于找到了全大爷的家。
两间简陋的房子,只住着全大爷和他的儿子。房子虽然有些旧,但是院落和屋里收拾得干净利索。全大爷身体没啥大毛病,就是当兵时留下的老寒腿,一犯病,走起路来不方便。他儿子患有肺气肿多年,平时哮喘,到了冬天更厉害,多次住院治疗,也不见好转。两人都已失去劳动能力,靠国家的救济生活。多年以来,老兵一家生活的困难,包括他老伴常年有病直到去世,老兵也从没向组织伸过手。
小常的到来,大爷感到很意外,同时也特别高兴。老人赶忙让坐,拿出了珍藏的茶叶沏了一壶水。小常告诉大爷,为庆祝建军节,省里邀请他以老兵的身份去参加一个节目的录制。大爷一听,饱经沧桑的脸上表现得很平淡:“这有啥采访的?当兵是义务,都是应该做的,去了,我也不会说个啥,不想去!”大爷一口回绝了,“俺现在生活得很好,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知足了!”老兵感叹着。
小常又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可大爷就是不吐口,弄得他毫无办法,只好悻悻而归。
回到了单位,小常把大爷不愿意去省城录节目的事向李局长做了汇报。局长很着急:这是县里的大事,领导们都很重视,必须耐心细致地做这个老兵的工作,无论如何得让他去省城参加这次活动。想到这,李局长决定亲自登门拜访。
这次去,李局长吩咐办公室主任买了米、面和油,并与他一起同行。
见到局长,老兵异常激动,但出乎意料的是,无论李局长怎样的苦口婆心,他就是不同意去省城。总是说:“当兵很平常,有什么可采访的?用不着张扬,到了电视台,俺也没啥可言语的。”老兵说完这番话,就要为他们做饭。李局长再三劝说,老兵态度却异常坚决,李局长只好谢绝了在老兵家吃饭,匆忙返回了。
县民政局同志的两次登门,打乱了老兵原本平静的生活,他既兴奋,又惴惴不安。夜晚,他久久不能入睡,眼前时不时浮现岀战争年代峥嵘的岁月,特别是参加抗美援朝松骨峰战役的阻击战,那场景是多么的惨烈呀!想想无数牺牲了的战友,自己能活到今天,太不容易了!生活虽然困难些,但身处于大山深处,有党和政府的温暖,吃穿不愁,也该知足啊!
老兵不愿意去省城录制节目的事,传到了刚刚上任的县委柏书记的耳朵里。柏书记决定亲自跑一趟老兵的家。
听说登门的是县委书记,老兵很是过意不去,慌忙到菜园子里摘了豆角和黄瓜,说啥也要留书记吃饭。盛情难却,柏书记就答应在这吃饭,并跟老兵一起忙活起来。
吃完了饭,柏书记从衣兜里掏出五百元钱,硬是塞到了老兵的手里。
柏书记和老兵盘腿坐在炕上。聊着聊着,柏书记就把让老兵去省里录制节目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老兵还是说不愿意去。柏书记便语重心长地说:“大爷,您是不是党员?”
“俺是党员,老党员了。”大爷一脸的志豪。
“去省里录制节目,不单单是你本人的事,同时也是全县的大事,全省的大事,这是一项任务。”柏书记深情地盯着老兵,“党把这个任务交给您,您就应该接受啊!”
老兵的目光与柏书记的目光交织在了一起,热辣辣的。
“如果这么说,那,那俺就去吧。”他像当年接受命令般响亮地说,“坚决完成任务!”老兵打了个立正。此时,他的眼圈儿湿润了。
说音刚落,老兵从炕稍拽过一个老式的箱子,用那榆树皮般枯瘦的双手掀开箱子,从里面捧岀一个塑料袋子,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套叠得规规整整当年穿过的旧军装展现出来。老兵盯着这些东西,颤抖着双手,抚摸着被火烧了衣襟一角的军装,眼含热泪,默默无语。接着,他又把一个小花布包打开,几枚军功章熠熠生辉。他嘴唇蠕动,说不岀话来,浑浊的眼里流出泪来。
老兵把破旧的军装穿到了身上,又把军帽戴上。他踉踉跄跄挪到镜子前,挺了挺腰身,抬起了头,郑重地对着镜子行了个军礼。
镜子里的老兵,老泪纵横。
柏书记久久盯着眼前这位敬仰的老兵,鼻子酸酸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面对着老兵,弯下腰身,深情地鞠了一躬。
臧世翮